雕塑作为一种城市景观存在,日益受到人们的认同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城市雕塑形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对以消费文化、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生产为中心的城市生活质量的思考。城市雕塑随着城市一起成长,作为城市文脉的价值链,凝结为一种具有永恒意义的文化资产,承启着整个城市文脉的演化。作为城市文化的一个载体,城市雕塑不仅代表其发展的成就,同时昭示着未来城市文脉的发展走向。
随着现代文明进步的步伐,城市建设的进程也日趋现代化。伴随着日新月异的城市建设,大量的城市雕塑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天桥八怪。曹麻子》
《天桥八怪。程傻子》
《天桥八怪。大金牙》
《天桥八怪。赛活驴》
《天桥八怪。王小辫》
天桥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此桥是皇上去天坛祭天的必经之桥,该桥自清末就开始改造并在民国时期被全部拆除。但“天桥”作为地名一直保留至今,天桥八怪有3代共计24位艺人。
《天桥八怪》雕塑出自北京奥运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公共环境艺术与城市雕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仲马先生团队之手,仲马在设计之初,为给北京文化形象建设领域注入新活力、提高新高度,同时也为社会和大众提供更多元、更具品味的空间类型,仲马带领团队深入了解北京天桥八怪文化,据悉,“天桥八怪”他们是畸形社会底层文化的创造者,但其创造的目的却源于维持最低限度的温饱需要。他们都是或身怀绝技、技艺超群、或相貌奇特、言行怪异,在群众中留下深刻印象。
随后团队对雕塑所处的地理环境及地形进行了细致的实地勘察,经过多次全面的研讨,整个团队制定了数种设计方案,在文化创意、艺术表现、材料应用,技术结合等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使雕塑造型形神兼备,同时还要解决文化形象建设中做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各类土地利用的问题,建设遗留问题等,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最终2003年《天桥八怪》落地北京天桥广场。还原了当时身怀绝技的各行各业的民间艺人在天桥施展自己的艺术绝技的历史,也成为了北京地标式的建筑。
据了解,仲马曾荣获“首届北京创意·设计青年人物金奖”、“北京奥运城市雕塑艺术专家”、“全国城市雕塑十佳奖”、“第八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城市公共艺术奖”、“第十八届首都规划建筑设计汇报展优秀方案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览优秀作品奖”、““奥运冠军录”主题纪念雕塑优秀奖、佳作奖”、““雕塑梦想”优秀奖、佳作奖”等奖项,通过多年经验在文化形象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文化形象综合解决方案”理论,应以地域文化为挈领,以顶层设计的高度,整合文化形象建设的各领域,打造良好的旅游、商业、地产等发展环境。
2008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圆满落幕,留给人深刻印象的除了精彩的奥运会比赛,还有奥伦匹克场馆的雕塑,参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雕塑方案组织和北京奥林匹克场馆雕塑方案组织的仲马在做客新华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奥运景观空间运用和景观规划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力图让人们在进入北京公共场所、奥运竞赛场馆与非竞赛场馆时,如同进入‘景区’一样。随着视觉的延展,有不同的景观表达扑入眼帘。虽然不能夸张地说是一步一景,但可以肯定地讲观者的视线所及,均会有不同的视觉、心灵的双重享受和惊喜。”
雕塑,是一种无法言喻的艺术,黑格尔在其美学理论中曾说:“建筑只能从外面指点出来的那种心灵内在生活,在雕塑里却像安居在感性形象及其外在材料里,并且因为这两方面显得契合无间,没有哪一方面压倒另一方面。所以,在雕塑里感性因素本身所有的表现都同时是心灵因素的表现。”所以这也是雕塑的另一种魅力所在。每件雕塑作品无论大小,呈现出的都是黑格尔说的那种心灵因素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