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是一个城市人文和精神象征
中国城市雕塑创作观
雅俗共赏的艺术唯美观念在中国当下城市雕塑占据主导地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四十余年,中国城市雕塑经历了快速发展期。目前在中国城市雕塑的建设中主题性雕塑具象与意象性表现形式占有主导地位。由于中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每座城市都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此相适应,城市雕塑更多的是通过具象而直观的艺术理念通过雕塑的载体进行展示。这也是目前中国城市雕塑主要的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当下的中国城市雕塑意象性表现方式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更加丰富的城市文化景观面貌。但作为城市文化的公共艺术载体,城市雕塑艺术首先要走雅俗共赏之路。唯美性的城市雕塑矗立于城市公共空间中更易被大众接受。作为城市雕塑要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阶层的人群,其大众的审美从属性地位占据重要地位。城市雕塑代表着城市大部分人的文化审美取向,因此在城市雕塑创作中不能太个性、太自我,一定要考虑大众的文化消费理念,彰显其文化的引领性的同时应考虑到雅俗共赏的艺术追求。城市雕塑的公共性,成为城市雕塑追求的核心价值,中国的城市雕塑建设无论是具象、意象、抽象都应走雅俗共赏的唯美的艺术创作之路。
城市雕塑艺术的公共特性
由于面对的是不同层面的受众群体,因此城市雕塑首先要考虑到它的公共艺术特征,使雕塑不仅成为城市的一个文化与精神象征,更要成为一个城市市民及游客共同欣赏的视觉中心,从而提高市民整体的文化素养。
当下中国的城市雕塑更关注的是与市民对话,使城市雕塑能够让老百姓看得懂的一种艺术形式,并为更多的市民和游客所接受与欣赏。中国的城市雕塑,不管是具象还是意象的雕塑作品,无疑都更多地强调雕塑所面对的受众群体,使城市雕塑具有了公共艺术的公众特征。从大量的中国城市雕塑建设的情况来看,艺术家更关注的是雕塑作品,能够让百姓看得懂,看得明白,看得舒服,能够获得艺术的修养和心灵的陶冶。
城市雕塑艺术家应有社会责任感
雕塑是一个城市文化生态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座城市的记忆链,更是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关系。城市雕塑是城市形象的另外一种新载体和形象代言人,城市雕塑应具有人文情怀、文化情结。因此,从事城市雕塑建设的艺术家应具有社会责任感。城市雕塑作品质量的优劣来自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没有艺术家高度的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也就不可能有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每一个创作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家应该有社会担当,要拿出最好的作品,为社会为城市作贡献,使其成为城市永远的魅力所在。
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下的城市雕塑建设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故事,这些文化与故事无疑需要流传,流传需要形式和载体,口口相传与文学影视相传是一种类型,而雕塑作为一种固态的形式和建筑一样甚至超越建筑流传的更持久,因其占据城市公共空间更易引起观者注目和传播。作为城市雕塑,在城市中的形象载体比建筑更有视觉美感,其通俗的识别性也更易被人接受,也更易体现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被当地人与外来游人所接受,因此,地域文化成为体现城市文化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每个城市在文化建设上应更多地将重大历史事件和故事、传说以及名人雕塑作为一种文化方式加以建设。在中国有着很丰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在城市雕塑的建设过程中挖掘这一资源,无疑是一个文化亮点。在这些地域与民俗雕塑的建设中,能够唤起人们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城镇建有大量的民俗或者地域的雕塑。
时间不仅使城市雕塑具有了文化价值更具有了文物价值
文化价值与文物价值,这双重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互为补充成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历史见证,并为人类留下共有的文明与文化遗产。时间成为城市雕塑文化价值与遗产价值的重要元素,公共空间的城市雕塑无疑已成为每座城市所特有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综观世界各个城市,一座城市因为建筑和雕塑而具有了文化性,因此大大提高了城市的艺术魅力。
中国城市雕塑起步相对较晚,但也在紧追时代步伐,无论从数量和体量上都有了飞速的发展态势。相信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沉淀,一座座城市雕塑如果能像古建文物保护完好地保存下去,必将为每一座城市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当下,我们需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把每件雕塑做成精品,二是把每件雕塑保护好,经过时间的打磨必将真正留下时代的印记。因此我们建设城市雕塑,一定要精心创作出精品雕塑,使其真正成为不负时代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