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殷小烽作品展在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美术馆开幕。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殷小烽曾两获全国美展雕塑银奖。此次展览将全面展出殷小烽从1979年至2015年创作的“嬷嬷人”、“行者”、“女人日记”、“关东魂”等近四百件作品,涉及雕塑、装置、水彩、素描、速写等跨媒介的多样艺术形式,呈现出殷小烽30余年的创作历程、学术态度与审美诉求。
展览开幕之前,殷小烽与深圳雕塑院院长、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孙振华在广州美术学院做了关于地域文化与雕塑民族性的讲座。作为系列巡展中的一站,本次展览将于12月26日移至长春世界雕塑公园雕塑艺术馆展出。
在接受信息时报记者采访时,殷小烽表示,城市雕塑与架上作品不同,一旦进入公共空间,需要考虑到几个方面:一、是否吻合城市的整体文化象征,二、是否能够带领城市的文化品质,三、是否满足公众的接受度与欣赏性。“创作者要珍惜公共空间,对空间有情感,同时要了解科技发展,让城市雕塑具有更多的空间表现力与公众参与性。”
殷小烽认为,广州的五羊雕像就是雕塑品质对城市文化的注入的一个最好例证。“现在全国各大城市每年都有很多新的作品出现,但似乎被大家广泛认可,看作城市标志的不是很多。”
他还提到他所长期参与的长春市城市雕塑工作,这些年来,已有400余位国内外雕塑家在长春留下了700多件城市雕塑,这些作品成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长春之所以能做到这样,和政府的支持力度有直接关系,从1997年开始十多年过去了,城市雕塑工作一直在坚持。坚持和坚守,才能给城市注入文化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