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当将近而立之年的陈修林驾驶军机冲进“蘑菇云”里采集核弹爆炸后的空气样本时,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深受海内外赞誉的雕塑大师。
如今,这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正在日以继夜地为将于今年5月份在意大利开幕的米兰世界博览会赶制一组青铜雕像。这组题为《丝路欢歌》的群雕长约170多米,由20几个骑着骆驼的人物雕像组成,形象地展示出中国古代商队沿着丝绸之路运送货物的精彩场景。
“这组雕塑细节刻画得非常生动,身负货物的骆驼仰着头、微张着嘴,目视远方。”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特艺专业委员会主任卢银涛一边欣赏塑像一边说。身为米兰世博会联合国KIP馆的艺术顾问,卢表示,这组雕塑计划在3月份运往本届世博会的分会场威尼斯,届时将会安置在中意文化交流馆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展示。
一同受邀参展的还有陈修林耗费二十多年心血潜心创作的石雕、铜雕五百罗汉雕塑的图像。
“他创作的五百罗汉雕像把东方艺术注重的‘神似’与西方艺术强调的‘形似’完美结合,着重刻画人物的神韵,每一尊均可与世界顶级的雕塑相媲美,可谓当今佛教艺术界的奇迹。” 卢说。他表示由于受运输条件所限,无法将这些雕像运往意大利,但仍希望能通过图像的形式让世界感受到东方艺术之美。
从飞行员到雕塑家的传奇经历
今年78岁的陈修林出生在中国三大木板年画产地之一的山东省潍坊市。受家乡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他从小就喜爱绘画和雕刻艺术。18岁时,他应征入伍并以全优成绩进入空军飞行员的行列。在部队期间,他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研习绘画和雕塑技艺,其创作的油画、雕塑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还曾入选全国美展。
“(我)第一个雕像作品叫《我爱蓝天》,就是以战友为原型表现空军飞行员的英姿。这组雕塑至今收藏在中国航空博物馆里。”这位头发已花白、身体清瘦,但一谈起雕塑就精神焕发的老人说。
1966年,中国第一颗核导弹在荒漠戈壁成功爆炸。陈与他的战友一起英勇接受了驾机穿过蘑菇云收集空气样本的科研任务,不幸遭受核辐射,他以坚强的意志战胜辐射后遗症活了下来。因病退休后,他踏上家乡的土地,心中重新升起了艺术的希望,并以如火的激情和惊人的毅力战胜病痛,将全部精力倾注于绘画、雕塑的艺术学习和创作中,并形成了自己绘画和雕塑的独特风格。
1986年,他在北京拜会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赵老对他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是因为有了永久材料制作而成的造像艺术而保存下来,当代有使命感的艺术家应当承担这一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赵老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陈说。尽管那时他的绘画在香港已经广受欢迎,年近五旬的他决心将创作的重心转向雕塑,并开始创作五百罗汉雕像群。
他说:“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历代雕塑遗产是历史长河中艺术作品保留最多、影响最深重的,我应该在有生之年留下些有价值的雕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