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郑益龙一跃入江,义无反顾,奋力托起落水者,而那套留在岸边、带着郑益龙体温却渐渐变冷的军装,成了每个人心头最深刻的画面。英雄远去,精神长存!本报率先倡议的为英雄立雕塑终于有了初步结果。8月1日起,广州市民政局正式公开征求“珠江英魂”雕塑的安放地点,根据目前的统计结果,超过九成的网友认为,“珠江英魂”应当安放在事发的亲水平台。
今年3月,一个英雄的名字——郑益龙,深深铭记在羊城市民心中……
武警战士郑益龙为救人而溺亡,本报率先倡议为英雄竖碑,纪念英雄。这一提议获得读者的广泛支持,近八成市民支持竖碑,城中不少知名媒体人和有识之士也纷纷为之奔忙。在本报的倡议下,广州市政府多个部门开始考虑,为英雄竖立纪念碑的可能。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特别邀请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为英雄雕塑一事出谋划策,陈建华盛赞郑益龙是“雷锋式”的、“罗盛教式”的英雄。“我们广州人一定要学习他,要向他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并为雕塑的安放提出建议,“建议围绕着雕塑,在网络上、社会上,大家来讨论该怎么安放、安放在什么地方。”
另一方面,经过连续呼吁和牵线搭桥,著名雕塑家唐大禧决定亲自出山,为英雄制作雕塑。雕塑原型采用的正是本报摄影记者记录下的一幕——英雄的衣帽被放在亲水平台的石礅上(,让人不禁想起英雄匆匆脱去衣帽,跳入江中奋力救人的一幕。“珠江英魂”雕塑成型后,不少读者打来电话反映,雕塑尽管不是以郑益龙原型雕塑,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想到英雄跳水救人的情景。
在讨论“珠江英魂”何处安放时,不少网友提出疑问:因救落水者而牺牲者不止郑益龙一人,为何只有他一人享受如此殊荣?
事实上,雕塑名家唐大禧在设计将雕塑命名为“珠江英魂”的初衷,恰恰是为了纪念众多恐将被遗忘的英雄。唐大禧说,近10年为救落水者而跃入珠江溺亡的英雄已有7位之多,但除了郑益龙,太少的市民能记得他们的名字了。他特别强调,要在雕塑的基座上刻上其他见义勇为英雄的名字,“雕塑象征的是舍己为人的精神,如果可以哪怕是其他的见义勇为行为,都可以把名字铭刻上去,褒扬这种精神”。
对此,广州市长陈建华也曾公开表示,郑益龙代表的是一个救人的群体,彰显的是广州人陌路相逢却愿用生命帮助他人的精神,值得永远纪念。
也许正是受到这种精神的影响,就在郑益龙牺牲之后不久,6月26日,为救落水青年贺洪泽,广州军区司令部警卫营二连代理排长邱兴和不幸牺牲。同样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还有普通人。今年6月,一名年过七旬的阿婆掉进珠江,正当命悬一线时,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江嘉昕跳入水中,将阿婆救起。事后,江嘉昕独自离去。
每一位英雄都需要被铭记、让人们记得那里有位英雄
四个安放地点是否都适合放置“珠江英魂”的雕塑?8月1日,记者走访四个方案中的地点,了解市民对雕塑安放的意见。
英雄雕塑,放亲水平台更好、 缅怀与警示,一举两得
——位于沿江西路西堤码头附近的亲水平台,是英雄一跃入水、救人牺牲的事发地。
记者在现场得到的意见全部都倾向于亲水码头。“当然是放在这里好啦,”市民叶先生说,“这里是事发地点嘛,可以让大家怀念他的同时起到警示作用,无论是玩水还是真的去救人之前都能好好想清楚。”不少过往市民也纷纷表示:“亲水平台平时来往的人比较多,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而且“事发地点意义特殊”。有家长觉得可以趁机教导孩子安危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