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雕塑自秦汉以降至宋元明清,每代各有风格。而自五四之后,西学渐进。西方的雕塑教育体系被引入中国的美术教育当中,雕塑教育几乎被西方审美和教学体系一统天下。近当代的雕塑家基本都是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而随着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当代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的作品中得以反映和体现,无论从意识还是表现方面,更多的关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与艺术技巧,关注并学习传统的审美意趣,从中汲取养料。而应用于个人的创作实践之中。赵覃的艺术实践恰恰切实地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无论东西方艺术,都有各自完整的体系,东方的传统艺术,自圆与自洽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审美的方式与方法。如同学术探讨中不应只有一言堂,而是应体现百家争鸣的特点。不同的学说之间,既有相互交织的共通之处,亦有针锋相对的激烈冲突。而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国由于积贫积弱,导致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出现了迎合西方,否定自身的错误观念。连徐悲鸿这样的教育大家都抱定着“以西方绘画之科学,改良中国绘画之不科学”的错误教学理念。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生活的映像”,基于此哲学理念下的西方传统艺术延续着自埃及、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写实理念,无论东方的绘画,抑或是雕塑造像,从每个局部来看,都是基于东方审美观念下产生的造型形态,都与实际客观物象或解剖结构有一定的差距的,但各个局部组合成一个整体,却会产生极高的审美意象。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中国从哲学观到艺术观的完整的审美系统,形成了自圆其说的理论与实践框架体系。
形神互参互化的构思模式
如果说镇墓兽体现的是灵异空间,那么霍去病墓前的石雕与“马踏飞燕”则是凝固了一个奔腾中的瞬间,静中有动。对于捕捉角色瞬间的动画而言,这些是难得的造型语言资源,可以成为动画造型的一个关键帧,每个雕塑都可以成为一个动画片场景中的道具,其构成部分,可以是动画的一个角色形象,也可以是动画角色一个动作,甚至是不同角色之间的互动。
当然,这种思维还只是直接的“剪取”。要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国产动画业者还要了解古代这些雕塑形象设计的文化脉络。比如,强大的骑兵曾是汉武帝时代反击匈奴血腥劫掠、保持边民安定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故汉人酷爱骏马,并把骏马看作是民族尊严、国力强盛和英雄业绩的象征。所以,汉代的雕塑是当时人们多年大漠追杀的肃杀与马革裹尸的感情折射,是对战场厮杀、血脉贲张的烈马性情与行为细节的熟知与提炼。这些是如今的动画从业者无法亲见并感同身受的。所以,熟悉汉代的历史是转化汉代雕塑为动画角色的必要前提。
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水墨动画片,直接引用了齐白石、李可染等画家的原作,那么,当今国产动画在使用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的时候,就不能仅仅移用外形,而更应该理解其神韵的由来与表达,把握一个时代的风格。只有对中国传统艺术样式的感观、体验、临摹、记忆之后,并迁移到动画角色造型的创作中,其角色才能栩栩如生,而不只是一个单调麻木的外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