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的发展,为艺术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大大的拓宽了艺术的边界,当下的艺术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科技化,当然在这其中我们要理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另外一方面,动态雕塑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雕塑来说,动态雕塑是否是一个更好的未来。
Lin Emery, Zig-Zag, metal wind power(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Lin Emery, Zig-Zag, metal wind power(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
彭显锋 《云工厂》综合材料(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彭显锋 《云工厂》综合材料(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
韩易非《Gu》塑料 不锈钢 风力驱动(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韩易非《Gu》塑料 不锈钢 风力驱动(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
鲁迅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系霍波洋教授认为科技对雕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最初翻制石膏到玻璃钢再到不锈钢以及焊接技术的革新都能看到科技对雕塑形态带来的改变。科技一方面改变了审美习惯,另一方面使艺术理想得以实现。科技带来技术上的创新,而人文则是艺术所要表达的根本。学生也有沿传统与走动态两种不同的发展取向,我国的动态雕塑展在世界上还是有差距的,未来前景是很客观的。
而在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看来,今天科学技术对美学,对造型艺术、材料、空间、虚空间的改变在加速度。中国美院雕塑与公共艺术教学围绕科技与技术的结合已经开展了十多年,对这一点有深刻体会。技术是可以反映人文的,人文如何和科技结合,要求学院教育、要求学生对造型训练要有好学之心,成体系化的、完整的科学认识对学科建设非常重要,前景广阔。
徐子薇 《环》 灯光装置(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徐子薇 《环》 灯光装置(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
冯晓峰 《重复的周期》系列 不锈钢 51单片机 电机(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冯晓峰 《重复的周期》系列 不锈钢 51单片机 电机(图片来源:中国雕塑学会)
关于科技和雕塑之间的关系,《美术》副主编盛葳博士认为它们之间存在不对称、不同步的关系。作为实验室的科学不会对雕塑的发展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科技对雕塑产生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科技转化为社会生产方式时,一是当科技转化为日常生活方式时。技术本身是工具和手段,在科技与雕塑互动关系中存在哲学、伦理、文化等,这时的技术是作为观念而存在的。一方面新媒体、新媒介拓展了雕塑的概念;另一方面,新媒体、新媒介极大地拓展了雕塑的公共性。
而在孙振华博士看来,科技和艺术是双向互动的,科技不仅对艺术有巨大推动作用,艺术同样反作用于科技的发展,表现在科技工作者的个人艺术修养层面,要求以美的规律来做。
“为什么现在对有时间性的动态雕塑关注?另一方面今天这些动态雕塑为什么仍是很原始的机械原理?”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克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两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希望未来更多的人去思考为什么要做能“动”的东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