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清远市规划委员会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城市雕塑再次成为争议热点。几年前耗资数百万做成的雕塑,搁置了几年后却不知安放何处,最终只能决定先公示征询公众意见后再定,确实有些尴尬。
毋庸置疑,该雕塑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寓意都是极好的,但为何搁置多年都没有安装施工?主要还是争议太大,不但在民间争议,就连官方、业界的争议也很大。众说纷纭,难以抉择。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产品,存在争议并不奇怪。清远近年来在城市雕塑方面的争论也并不鲜见。以矗立在清远市政府办公大楼前近十年的“龙马精神”雕塑为例,随着城市发展和市民的艺术欣赏水平的提高,市民们对“龙马精神”雕塑安装在市政府大院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并引起了市政府重视,最后市政府决定对“龙马精神”雕塑进行搬迁;再以2009年在清远举行的“泡女郎”雕塑现代艺术展为例,怪诞的造型也带来褒贬不一的评价。
清远建市才二十几年,城市建设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非常可喜的。无论是城市建设也好,城市雕塑也罢,都有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但一座城雕的产生,还是要经过听证会环节,通过论证、听证,获得民众的认可才能建起来。归根到底,城雕是一种公共艺术,要符合公众的精神期待,符合城市的文化品格。
关于城市雕塑,笔者是外行,但觉得有一点在创作前需要考虑:首先要与本地文化相关,不然“放之四海而皆准”就没啥意思,再靓丽的造型、再美好的寓意都会因为缺少本地文化而黯然无光。以清远“丹凤朝阳”为例,该雕塑起源于“凤凰舍命拯救清远苍生”的故事,是文化赋予了这座城市雕塑更大的价值和底蕴。如今外地游客来北江两岸游玩参观时,都会了解到清远这一美丽感人的神话故事,继而产生对清远历史文化的好奇。多一些“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影响,才能让本地文化走得更远。
其次,决定创作前不妨先将创作思路和效果图先向社会公示。一方面由相关部门召开专家、学者进行专业论证;另外一方面通过媒体征求群众意见。事前多论证就可以避免事后再争议,不然耗费几百上千万制作成雕塑后,不放也不是,放又不知该放哪里,还真是让人在纠结中心疼,那可不是小钱!
再次,城市雕塑的激烈争议也再次向相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设计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时候,要多一些“问计于民”,多听取市民声音,才能让决策失误更少一些。
就雕塑本身而言,只要放置在公共场所,就得接受公众的评判。虽然是众口难调,但若是公众普遍对某一城市雕塑产生较大歧义时,有关部门就应该有些动作了,不然“花钱出力还不讨好”,那就真的不太好。